王兆星:金融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仍存在不少障碍
2020-12-22 02:29 文章来自:中国金融科技网 收藏(0) 阅读( ) 评论(0)

12月15日,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主办的2020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京召开,此次论坛的主题是“立足金融为民 弘扬科技向善 面向‘十四五’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”,国务院参事、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会上指出,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治理,对于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促进金融业安全稳定,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王兆星介绍,金融业是较早应用和发展数据的行业之一。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,是加强金融数据治理的有益探讨。但相较于金融科技发展步伐和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,当前的金融数据治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。

一是数据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。数据的准确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时效性直接决定数据的资源价值和可用性,是形成有效数据的基本要求,也是挖掘数据价值、扩大数据运用的重要前提。王兆星指出,但是目前金融数据来源广泛、内容庞杂,仍缺乏权威统一的定义和标准。不同组织和金融机构对同类数据口径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偏差,产生了大量同名不同义的数据,导致数据清洗成本高、碎片化,难以整合利用。一些机构数据失真问题比较突出,加大了风险识别、预警和早期干预难度。

二是数据挖掘和利用相对滞后。随着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并呈井喷式增长,金融机构可谓坐拥大数据的富山宝矿,但很多数据不能数尽其用,造成数据的浪费。在王兆星看来,有的金融机构缺乏数据挖掘能力,无奈出让数据控制权,甚至将信息科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科技公司,使得金融业务独立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;有的机构则严重依赖拥有丰富场景、数据模型和算法的第三方机构,面临数据收益分配和风险损失责任分担的不协同问题,缺乏机构法人、集团层面快速准确、跨机构、跨地区整合风险数据敞口的能力。